编者按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WorldFoodDay),简称WFD,我们不妨把这几个字母从后往前敲一下,我们选择的汉字词组是:端饭碗。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一碗饭”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黑土地有着“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
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黑土地保护迈入崭新的法治轨道。
此际,本报调研组奔赴辽宁开原乡村,深入田间地头、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和农民唠家常、说变化、谈感悟,实地探访当地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的生动实践。
马春斌 摄
写在前面
树叶黄绿交杂,天嘎嘎蓝,田野一派金黄。
低头,便是黝黑的土地。
什么是黑土地?老辈人讲,“三两土地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
什么是黑土地?新农人总是沉吟一下,“这黑土地是老天赏的,好是好,但这些年确实有点‘小毛病’。”
在长期过度使用化肥之后,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了。
黑土地,“亚健康”,农民心里有数,国家心里更有数。
中国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因过度开垦和利用,黑土地正面临严重退化。黑土地保护利用,迫在眉睫。
为黑土地疗伤,是黑土地保护绕不过的一道坎,难啃的骨头。
这也正是《黑土地保护法》的使命所在。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场“黑土地保卫战”正在打响!
庆云堡镇高家窝棚村党支部书记王孝民捧起了丰收的希望。
田埂上的“打赌”—— 一枝稻穗的惊喜
“今年的水稻‘指定’高产,我估摸了一下,一般中等的稻穗得超过250粒,往年也就200来粒。”
说话时,金沟子镇十社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旺嘴角上扬。带着记者和开原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走进村委会,张兴旺脚下生风。
张兴旺说起留茬翻压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带来的好处时,直接拿结果说事。
一旁站着的开原市黑土地保护项目技术小组副组长郭淑鲜一愣。
“记者来了,咱可别吹牛。”
郭淑鲜给一行人“科普”了一下:由于水稻品种的不同,每个稻穗一般有150粒至250粒不等,能达到250粒的,算个别现象。
“不服,咱就打个赌,立马到稻田地里随便薅一穗,看看我吹没吹牛。”
十社村的稻田迎风泛波,黑生黄,土生金。
张兴旺在田埂边随手一指:“不信?咱随便掐一穗。”
“……257、258、259、260、261,261粒!”大家共同见证,这枝稻穗共结了261粒。
张兴旺“嘿嘿”笑了,神采飞扬。一行人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
一起参加调研的开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富新征也笑了。
2021年,开原市成立了黑土地保护项目领导小组,在省级财政的支持下,“综合施治”,在大普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水稻留茬还田培肥、政府招标在示范田增施有机肥,配套实施良种推广、栽培模式优化、全程机械化等措施。
十社村的稻穗告诉我们,这种保护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有了“奔头”。
有风吹过,开原市的15万亩水稻频频“点头”。
尴尬的“硬盖”—— 一代农民的觉醒
“地越来越馋了。”
在时间的刻度上,黑土地的品质曾经在近20年走了一个向下的曲线。
一度,为了增加产量,不少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化肥可以施用,但必须合理施用。大量施用必然造成土壤板结化,在黑土的表层形成一层硬壳。”
郭淑鲜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家乡工作,也见证了这些年黑土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变瘦、变薄、变硬,“上面一层‘硬盖’,就像人得了‘硬皮症’。”
有机质是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黑土地的核心就是具有深厚的黑土层,以及土壤中富含有机质。
直观看来,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越黑,有机质含量一旦下降,土壤就不那么黑了,颜色变浅,土壤就没那么“有营养”了。总体看来,东北的黑土地上的粮食产出没有降低,但土壤厚度、有机质含量确实在降低。如果不好好保护,以后的农业生产就会出现问题。
有病治病,无病治未病。
近几年,黑土地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调研中,很多农民也看到了这种现象,也生出了忧虑。
为百年计,让黑土地的品质走出向上的曲线,必须走农户负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同道路。
政府主导,是最核心的力量。
去年开始,开原市利用省财政下拨的黑土地保护资金2730万元,致力于增施有机肥(堆沤有机肥、生物炭基有机肥等)、水稻留茬还田及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等方面支出。
项目实施地点落实在交通便利、土地集中连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的庆云、八宝、业民、金沟子、老城、开原、下肥地7个乡镇(街),落实项目总面积15万亩。
“我们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统一对这15万亩稻田进行了水稻留茬还田和增施有机肥,不仅增加了土地的有机质,还缓解了土壤板结,水稻收成明显比往年好。”
富新征在开原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多年,今年他看到的笑脸比往年多。
专家型农民,农民型专家—— 两个人的轨迹
今年43岁的郭勇是八宝镇的新型农民,手上的骨节粗大,还有一些长期接触机油的黑色。
“我父亲就是搞农机的,从小就爱鼓捣农机。我承包了400亩水田、200多亩旱田,一种就是10多年,我和黑土地有感情。”
在地头,他指着一大片水稻和玉米,“这些,‘整个浪儿’都是我的!”
从部队转业后一头扎进黑土地,他成立了勇威农机机械专业合作社,是远近闻名的专家型农民。
郭勇8年前就使用无人机给稻田打药和施叶面肥,考取了无人机操作证后,对外还承揽无人机打药和施肥业务。近几年来,他承包的土地土质逐年变好,收成也年年攀升。
“老一辈就知道多上化肥多产粮,盲目施肥,为了省事还不上有机肥,地没有后劲。这几年我承包的田地土质变好了,多亏了咱的专家郭姐(郭淑鲜)。没有她的指导,我不能这么受益。”
郭勇相信科学种田,相信保养好黑土地,才有未来。他有郭淑鲜的微信,有事没事“微”来“微”去,唠的都是土地的嗑儿。
在开原农户的眼中,郭淑鲜是个“接地气”的专家。
“我在开原的这片黑土地上长大,从小就热爱农业,大学学的是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毕业后,有机会留到沈阳,但我选择了回乡工作,因为这里和土地更近。”
和土地有着天然亲切感情的郭淑鲜和农民更亲,在她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认识到了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让黑土地“有后劲”,留与子孙耕。
这几年,开原市农业农村局定期开展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对种植户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指导,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尝到了甜头。
郭勇和郭淑鲜,一个是专家型农民,一个是农民型专家。“二郭”特别“对撇子”。
尝到改善黑土地品质甜头的郭勇拍着胸脯说:“政府资金有限,明年即使政府不给我们免费增施有机肥了,我自己也要施!”
“我这积极性,别人按都按不住,哈哈。”“二郭”都笑了。
那边的稻子怎么不得病—— 两种“待遇”的反差
太阳偏西。晚归的牛羊把暮色驮回了村庄。
清朗的风,从大地上拂去,在水稻、玉米、大豆间盘桓。
八宝镇和顺村。
开原市的黑土地保护试验田就在这里。
“你们看左手边的稻子与右手边的稻子有什么区别?”
“左手边的稻子秧比较高,稻穗也比右手边的大。”
在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稻田里,随行的专家组让记者观察水泥板隔开的稻田里水稻的不同。
“再仔细看。”
“这黑色的小指甲大小的是什么?不会是‘得病’了吧?”记者发现其中的端倪。
“是的,这边的稻子得了一种病叫稻曲病,是水稻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籽粒,在农村,农民称为‘黑豆子’病、‘羊粪’病,还有人叫‘灰包’病等等,直接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左手边,一派黄灿灿。右手边,黄中夹杂黑灰色。
仔细观察右手边的稻子,得了稻曲病的稻穗十之有一二。
左手边的稻田为培肥改良试验区,右手边的稻田为常规施肥区,两者的种植过程完全相同,只因为左手边的稻田被“加了餐”。
今年开春的时候,专用的撒肥车把采用新型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有机堆沤肥均匀地抛洒到左手边的改良试验区,耕地得到有机堆沤肥养护后,其抗病毒的能力提高了,所以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检察官张雪(左)、王奇(中)在巡田中向农民普及黑土地保护的相关知识。
“零案例”背后的喜悦—— 两个检察官的巡田
“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咱们的耕地,咱们耕地保护好了,咱们的子孙才有粮食吃。”
“你知道如何保护黑土地吗?就是比如合理施有机肥,不使用高毒的农药、过量的肥料……”
记者调研中,正赶上开原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负责人张雪和检察官王奇巡田中向农民普及黑土地保护的相关知识。
去年以来,开原市检察院以黑土地保护专项工作为抓手,对各村屯、公路沿线、辖区河流域等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查,及时督促村屯清理生活垃圾、农药瓶、化肥袋等农业固体废物、医疗垃圾等。
不仅干,还有“说”。由此,各地村民对黑土地保护越来越“有感”。
今年6月,其他省市有商家在网络平台上贩卖黑土情况,开原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立即排查淘宝、抖音、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并予以持续跟踪,至今未发现有开原商家贩卖黑土或其他地区商家贩卖开原黑土情况,也没有破坏黑土地的违法犯罪案例发生。
“零案例”,好事!
“今年8月1日施行的《黑土地保护法》,成为守护黑土地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依法打击非法采挖、贩卖黑土犯罪行为,保护国家休耕补贴资金,推动公益诉讼黑土地资源保护取得新成效。”
两位检察官在黑土地上的脚步,有力,齐整。
“黑土地保卫战”正打响。
他们在行动—— 一群人的努力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人人有责,尤其是作为主导力量的政府部门。
他们在行动。
财政支持必不可少。
“我们严格按照《省财政厅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辽财农规〔2020〕6号)有关要求,确保专款专用。全力优化项目资金支付流程,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开原市财政局副局长窦英杰在谈到黑土地保护项目资金管理时表示。
他们在行动。
下好“先手棋”最重要。
他们在行动——开原市已经将黑土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内容,2021年已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各镇(街)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黑土地保护项目领导小组。
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挂图作战。
他们在行动。
“藏粮于技”!
开原市聘请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等省教学、科研单位有关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对项目实施及效果监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技术小组实力强大,负责项目的技术培训、服务指导、试验示范、效果监测与评估等工作,制定技术方案,对项目实施主体、实施乡镇、村组实行包片指导,确保农民尽快掌握技术要领。
一群人在努力。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如今,“金贵”的黑土地正变得越来越黑,人们稳住“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来源:辽宁法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