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小林很苦恼,小林的宝宝今年四年级了,语文的成绩却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跑分严重。
小林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为孩子报了两个阶段的作文课,一个暑期折腾下来,孩子的作文成绩依然差强人意,辅导班的老师帮助小林的孩子分析了一下原因:
主是是孩子的作文内容过于空洞、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性、套话、病句过多,辅导老师建议小林的孩子增大阅读量来逐步改善。
小林听了老师的指导,又马不停蹄的带着孩子去书店选购了大量的课外书,其中不乏一些中外名著,每天都督促着孩子读,有时间还会陪着孩子一起读。
一个暑假过去了,小林觉得孩子的作文水平这下肯定有了进益,这不刚刚开学,老师就布置了一篇作文,写暑假里最开心的事情,孩子却依然写的乱七八糟、词不达意,让小林苦恼极了。
诚然,想要写好作文,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支撑,阅读如同写作的源头活水,古今中外的很多著名的文学家,也都是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写出了不朽的传世之作的。大诗人杜甫就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孩子阅读的过程,并不仅是简单的看图识字的过程,而是一种对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直接与孩子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密切相关,这一切又都是学习力的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但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作文水平仍然没有提高呢?分析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01、孩子的阅读时间过短、阅读深浅程度不同。
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希望孩子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掌握的学习点,就需要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阅读。
所以,阅读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显著效果的,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读了几本名著或者读了几天书,作文写作能力就能够提高,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
而且,阅读分为浅阅读与深阅读两种。浅阅读就是指泛读,孩子会读的很快,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与此相对应的是,书本的内容留在孩子脑海中的印象也会很浅,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的快忘记的也快。
而深阅读,则需要孩子在浅阅读的基础上,不断的重复阅读相同的章节或段落,甚至能够达到背诵进而理解,孩子能够在阅读中浸入书本中的内容情境,引发孩子对内容的深刻思考,这样的阅读方式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日后的写作中被运用、借鉴。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语言知识,只有深度阅读量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储备足够多了,对语言的把控足够丰富,那么写作技能才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阅读时间的长短、阅读的深浅程度也决定着孩子的阅读成效和阅读成果。
02、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所谓“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有些孩子看起书来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看过就忘,那么这样的孩子阅读过多少本书都是一样的,不会起到任何效果。
教给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孩子阅读时不要出声读
在学校里读课文,老师会要求学生们读出声来,所以很多孩子在阅读之初也会读出声音来,其实这是不对的。
在阅读时发出声音,会扰乱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会被自己的声音所吸引,而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自己读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孩子在阅读过程对书本知识形成记忆点,也不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正确的作法:让孩子将阅读的方法由低声诵读改为心里默念,这样即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能加快阅读的速度。
孩子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不被任何外界的诱因所影响时,才能将自己真正的沉浸在书本的内容中去,阅读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2、 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要忙于查字典
很多家长在孩子阅读过程中都会帮孩子准备一本《新化字典》,这是因为孩子在阅读之初或者刚开始接触篇幅较长的著作时,生字、不认识得字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认不全或者错误的认字影响了孩子对文章的理解。
所以,家长通常要求孩子当遇到不认识或拿不准的字时要及时的查字典,这样即可以加强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增加汉字的识读量,可谓一举两得。
诸不知正是这样频繁的查字典的过程,破坏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也使孩子失掉了阅读的完整性;更增加了孩子的阅读负担,使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
正确的作法:鼓励孩子当遇到生字或不认识的字时,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大致的意思,并且先将生字标注出来,等到阅读告一段落时,再统一查字典。
频繁的打断孩子的阅读过程也会使孩子失掉对阅读的兴趣与能力,更使孩子难以理解书本的内容。
3、 不要追求记住书中的多少内容
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将阅读过的书籍内容复述出来,或者将家长认为写的好的段落文字背下来,并定期的考核孩子。这样的阅读方式也是不对的。
当孩子将注意力都放在记忆书本上的文字时,阅读的兴趣就会被削弱,当阅读变成孩子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或者家长的命令时,那么孩子自然会对阅读产生抗拒心理。
而且,当父母要求孩子背诵书本中的段落时,并不能起到任何积极的学习效果,一来增加了孩子的阅读负担,二来背会别人写的好的文章段落不一定能够被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内,写作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而不是人云亦云,模仿别人。
正确作法:建议父母给予孩子最大可能的阅读自由,不要给孩子制定硬性的阅读要求,更不要让孩子将阅读当成负担或任务。
阅读的功效在于熏陶而不是模仿,只有当孩子的阅读不带有任何强制要求时,孩子才能通过阅读来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4、 不要读“缩写版”或“儿童版”名著
很多父母在孩子刚开始接触名著时,害怕孩子理解不了名著的内容而为孩子选择容易理解或者更接近孩子语言特色的“缩写版”或“儿童版”。
但是缩写版或儿童版的书籍都有这样的问题:将原著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文字、内容和语言都经过了简单的改编,虽然孩子读起来相对容易,理解起来也更简单,但是却失掉了原著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精华。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到原著的精彩之处和思想闪光点
正确的作法: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出版社出版的正版著作,不要害怕孩子读起来困难,不容易理解。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孩子的阅读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自然能够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阅读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标准的、词汇丰富的书面语言,才能使孩子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书籍认知,并且影响孩子以后的写作规范。
瑞士作家凯勒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阅读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应对教学需求,更重要的是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在于阅读能够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透过对书籍名著的阅读,如同帮助孩子打开一扇神奇瑰丽的大门,带给孩子全新的感知与体验。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要达到400万字的阅读标准,这将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具有很大的考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如何做才能为孩子的阅读助力呢?1、 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帮助孩子布置一个温馨安静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孩子安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读书。帮助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专门来放置孩子自己的书籍,孩子在取书、摆书的过程中会觉得很有意思,也会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仪式感,从而更喜欢阅读;
2、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爱好阅读的好榜样
现在很多家长都喜欢用手机来阅读,一来不用带着书本走来走去,二来可以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大大的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但是孩子不明白,在孩子的眼中看来,家长一天到晚刷手机的行为就是在玩,那么当家长要求孩子来看书来阅读时,孩子会觉得不公平,拒绝阅读或者以样学样,沉迷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
所以建议家长也要拿起纸质书来阅读,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比苦口婆心的说上几百遍都管用。
3、 尊重孩子的阅读喜好
有些家长在为孩子挑选书籍时,会侧重为孩子选择一些像《小学生作文选》这样的工具书或者短篇小说集等等,担心长篇小说孩子读不了,更害怕读小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其实像《小学生作文选》这类的工具书更多是同龄孩子的习作,无论是从语言、逻辑、思想和可读性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从中无法汲取更多的营养与知识。
而一些短篇小说,由于篇幅和字数有限,容易限制孩子的横向思维。
还有些家长会为孩子选择一些中外名著,《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红与黑》等孩子却不接受不喜欢,这些书到了最后只能躺在一边睡大觉。
所以,当父母帮助孩子选择书籍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喜好,然后再结合父母的阅读经验给出自己的建议,不要只凭成年人的眼光来挑选,更不要以“是不是有用的”书籍来作为判断。要考虑孩子的兴趣水平及接受程度。
良好的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如同一场无形的修炼过程,润物细无声一样浸润着孩子的感知与精神世界,充盈着孩子的头脑、拓展开孩子的眼界,使孩子受益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