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铸铁t型槽平台  滤芯  收购ACF  回收ACF  麻将  求购ACF  铸铁焊接平台  气动卧闸  钢箱梁顶推施工  不锈钢螺栓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满分)

   日期:2023-06-10     浏览:37    评论:0    
核心提示:语文阅读理解给学生们的感觉往往都是无迹可寻,事实上,语文阅读理解并不难,也是有很多可以遵循的规则的。很多善于总结的同学做的题多了,就会总结出很多规律,这些规律在大部分的阅读理解中都是适用的。 语


语文阅读理解给学生们的感觉往往都是无迹可寻,事实上,语文阅读理解并不难,也是有很多可以遵循的规则的。很多善于总结的同学做的题多了,就会总结出很多规律,这些规律在大部分的阅读理解中都是适用的。

语文阅读理解其实有一套“万能答题公式”,是适合几乎所有的阅读理解题目,只要认真阅读,仔细理解,加上这套万能答题公式的辅助,阅读理解不丢分并不是什么难事。


今天团子就把这套“万能答题公式”分享给大家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满分)(1)


0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02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引起下文
D、渲染气氛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C、照应题目
D、照应开头
E、照应全文
F、引人深思
03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1)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2)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3)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4)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5)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0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05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06一句话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07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 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A、比喻、拟人
作用: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
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
作用: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
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
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
作用: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08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09仿写句子

注意:
①字数大致相同;
②修辞手法相同;(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在概念和现象上互相有联系;
10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 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11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 地点) 人 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 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 论点
12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13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手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14描述的角度

常用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15写作方法

(1)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2)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3)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4)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5)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6)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7)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10)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阅读是语文考试中最难的一道大题,也是让很多孩子丢分严重的地方,语言组织不当是其一,答题不规范是其二,没有达到得分点是其三。只要把这三个阶段不断的得到提升,才能使得阅读理解的得分更高。

,
原文链接:http://www.tyw.net.cn/news/show-91575.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满分)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作用 人物 文章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