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播三年的《余生请多指教》甜蜜收官;收视1.3,大结局破28亿!追剧之余,作为养老人,小编关注到剧中的两个细节,想和大家聊了聊。以下内容代表作者观点,若有异议,多多包涵,多多谅解!
剧情回顾
剧情简介:即将毕业的音乐系元气少女林之校,不想按照父亲的安排规划人生,希望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突遭父亲患癌的家庭变故,在医院里与正好处在事业低谷、想要放弃外科医生事业的顾魏狭路相逢。林之校身上坚韧、乐观、向阳而生的品质打动了顾魏,而顾魏也始终像一盏灯,默默地温暖着林之校。两人经历过爱情的甜蜜,同时,也品尝着成长的酸甜苦辣。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他们都不轻言放弃,而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坚定地靠近对方并托付余生 。
林老师的“胃癌”
突然收到医院的复查通知,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家庭都会懵。林之校和她家人从“懵”到厘清思路、妥善处理的过程,为我们打了一个“样”。
过程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医院不同层级“角色”对通知病人家属“复查”这件事情的层级态度。曾有许多“声音”反映,说“医院会为了赚钱,而刻意地增加检查量”,从《余生》这部剧中,我们可以窥出一二。
1、复查通知
医院的基本立场是“防微杜渐”“查明缘由”,以免因为误诊、漏诊发生延误病情的可能;为了防止“患者家属”的抵触情绪误伤“医护”人员,甚至是更倾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医生提示了,人家不听就算了”。
看了这个剧,特别想说,接到了医院的“复查通知”,防患于未然,还是应该重视、最大程度地配合;经核查是小毛病,不要紧,早治早好;经核查是大毛病,多数在早中期,有救的概率还是相对较大。盲目大意、纠结犹豫、拖延迟疑,多数会把小病拖成大病、把大病拖成中后期,严重的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通知患者复查,是医院的正常工作,必定有“存疑”需要核实,才会决定通知;于他们是工作、常规动作;于患者及其家庭,是健康、身家性命。所以,人家尽责了,咱们得珍贵、重珍;排除疑虑,万事大吉;查出问题,早介入早安心。
主治医生:防微杜渐,再复查一次。
相关医生:目前,报告显示胃溃疡,病人不愿意再查,你何必坚持让复查呢?好心未必有好报,再因此被投诉了呢?说不清的。
医院领导:从专业的角度看,你这么做是负责的;但不是所有病人及家属都能理解,并领这份情。
医院的常规动作&患者的身家性命
让你查是负责,不坚持让你查是不想“惹”事
2、要不要“复查”?
收到复查的通知之后,抛却情绪因素外,很多的家属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认可,“多查一下“,认为花些小钱,排除最坏的可能性,这钱花得值;林之校的母亲——李女士,就是”积极家属的典型代表。还有一部分家属的态度是抗拒的;担心,复查会将最不想猜测的那种可能性确定下来,从情感上拒绝进一步“复查”这个动作;这一系列中,女儿林之校就是典型代表。患者本人的态度也十分重要,有的人宁可错查,也不愿在“不确定”中生活,有的人则认为自己没毛病,是医院吓唬人,浪费医院资源;林老师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还好,综合考量之后林老师接受了复查。
他们一家人的心路历程和大部分家属的心路历程是相似的,只不过结果不相同。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考虑到费用、心情、亲情等顾虑,拒绝了复查,导致病症拖延;后来,症状严重了,再去医院,确诊时已至中晚期。希望看这部小甜剧的人们,能够尽量多地扭转自己的思想;遇到“收到复查通知”犹豫的人时,向积极配合的方向多多劝劝对方。积极复查,把钱看轻一点,把排除怀疑看重一些,风险管控是第一位。
妻子李女士——查仔细更安心,多查一下,图个安心!
林老师(患者本人)——我没毛病,查什么查?浪费医疗资源!
女儿林之校——这个庸医故意夸大危害,吓唬我们呢!
把钱看轻一点,把排除怀疑看重一些,风险管控是第一位的。
3、告知病人实情?
复查结果出来之后,林之校抱着她的母亲在医院的大厅痛哭。冷静之后,她们擦干了眼泪,决定像平常一样的对待林老师,暂不告之他“患癌”的实情。后来,林老师无意听到了在林之校与顾医生的谈话,获知自己是“癌”,两眼发黑,几近晕倒。
和妻子、女儿的决定很像,他也做了同样的选择,暂时不让妻女知晓自己已知情;巧妙地支开妻女,提包冲出医院,想回老家取回女儿小时候做的“和爸爸一起做的100件事情”的愿望清单。逃离的路上,他将从前过往、林林总总都复盘一遍;他想用为数不多的时间,完成曾经亏欠女儿的“陪伴”。父亲想弥补女儿儿时的遗憾,女儿担心父亲的身体,为他的“任性出逃”而愤慨;被追回的时候,林老师和女儿林之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返回了医院。
而现实生活中“告知病情”,并不是一个情感的决策。患者家属,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什么时候说?说多少?用什么方式?要由医生和家属共同商议。具体的,得一事一议、一案一议。
林之校与母亲——崩溃痛哭后,擦干眼泪;如常照顾林老师。
林老师——听到林之校与顾医生的谈话,初知自己是“癌“,眼前发黑,逃离医院。
几经周折,直面现实;平复心情,接受治疗。
4、要不要去国外治疗?
剧情中海归“邵江学长”建议林之校送林老师出国治疗,在林家人的心湖投下一颗石头,引发了一家人的激烈争论。当一家人遇到“重大疾病”,关于“治疗”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多亲朋好友出谋划策;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每个出主意的人是本着善意的、为“病人及家属着想的立场提建议。剧中的邵江学长虽有私心,但更多出于善意。
从“结果“来看,是不是出国治疗,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经济是一方面,治疗也是另外一方面,在国外的(医生、医院)人生地不熟需要克服的困难是第三。《余生》的剧里,林之校一家人,听取了主治医生的建议,通过优劣对比,综合考量,最终决定在国内治疗。
现实生活中,建议大家多听取专业人士(医生)的意见,优先考虑他们的意见了。但不管是亲朋好友、非专业人士还是来自医院的建议,最终的决策都是由患者及其家人决定的。任何决策都不是100%的稳妥,但求每次决策都能是相对最优。
林老师——环境陌生,语言不通;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万一人财两空,家人很难回归正常生活?
李女士——只要有一线希望,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林之校——国外有优势,国内也有优势,怎么选都有风险?
主治医生——这是一份国外&国内就医的优劣对比分析。
专业人士的意见,更靠谱
5、病情恶化的生活选择
女儿谈婚论嫁的节点,也是父亲癌症复发恶化的一个阶段。剧中的林老师与主治医生(女儿的男朋友)商量之后,决定先瞒着这条消息。想先办完好女儿的婚事,再进行住院治疗。
林老师的选择,和许多选择缓和医疗或者安宁疗护的患者相似的。他们想按自己的意愿度过最后的时光,做最想做的事,完成最想完成的心愿;想把最后的时间全“浪费”在医院,不想散尽家财搏那微弱的一线希望。
然而,患者本人如此的打算,往往会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家人们认为,不到最后一刻,都要倾尽所有去治疗,同意患者这般“放弃”是一种错误,会让大家后悔、遗憾。尊重患者的建议,还是听从家属的要求,一直是有争议的事情。
剧集中,家人选择听从林老师的安排,一起帮他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在女儿的婚礼前,林老师给女儿写了七封信(每年一封信);用“文字”陪伴女儿度过往后的7年时光。信中,他说:“往后的时间,这样幸福的时刻还会有,我却不能再参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给你的爱会消失,或是你的幸福会打折扣。人的一生说短很短,说长也很长;我很遗憾,只能陪你一程;但你值得被爱,以后的每一程,你一定会得到更多、更好的。不管人在不在身边,总有一些东西能留下来,我会为你祝福;也会在能陪伴你的每一天,守护你。”
用最后的时间,林老师完成了他和家人的“告别”;看着女儿幸福出嫁,他也放下了最大的牵挂,带幸福与爱离开了。现实中有诸多的生死离别,《余生》中“林老师”是其中的一个样子;剧中的“林老师”,用他的智慧决策,给了我们一个很不错的参考。
父爱的特别表达
有一个教导主任的父亲,对于林之校而言不是一种幸福,甚至是一种灾难。因为“教导主任”,她在上学的时候也被同学排挤、甚至是嘲笑;读大学以后,父亲仍然在悉心安排着女儿的学业和未来。为了音乐梦想,林之校与父亲进行了很多的对抗;她一度认为,父亲对自己是不认可的,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林之校“谈婚论嫁”的这个过程中,父亲首次表述了对她肯定;林之校第一次感知到了父亲的潜台词和内敛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父亲大多都是这样子的。他们很少当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语言”肯定,极少表述爱;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内心深处,他们才会显现出“孩子是自己的骄傲”的内容。这种鲜少表述、难以诉诸于口的情感流露,造就了“中国式的亲子”关系。电视剧里的父女和好了,现实中那些“闹别扭”的中国式父子关系多数变成了遗憾。
爱你在心口难开
对女儿“评价”的AB面
A面信息:“学校里的教导主任,家里的教导主任“;反对女儿的“大提琴家”音乐梦想;要求女儿考研、考编当老师;不求女儿有大作为,但求女儿有个稳定工作、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幸福过一生。
B面信息:年龄小,确实不够成熟,不过在某些方面她又比我们做父母的更为成熟;有不少缺点,不算聪明、学东西不算快;但很坚强,能吃苦、有韧劲;凭着不认输,不放弃的韧劲,什么都能坚持下来;能够撑起一个家!
七封告别信
杨紫、肖战二位主演的颜值,能够极大地调节观众的心情。略微沉思,你会发现面对重大疾病,家人从惊慌失措到坦然接受积极面对的一个过程,是未来我们大概率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沟通不畅、相互误解,最后坐在一起把心结打开、拥抱彼此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和好”。有的人放下了心结,一家人都幸福了;有的人带着 “误会”永远地离开了,成了家人永难愈合的伤口。
愿看完这部剧的“不开心人”,能够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在可能的时候、有时间的时候,尽量地解开心结,与家人和解,与亲人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