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亮点:一元麻将微信“群”—tt552662—vy23547—【z36L2L】客服QQ464870180—客服微号! 2.特色:广州红中一元一分正规麻将群、一元一分 3.类型:(1-2元红中麻将)(爆炸码)--(2人跑得快) />花非花 又到情人节,街上的花突然又多了起来,火红的玫瑰,洁白的百合……当然,都是鲜花。我却听一位朋友说她男友送了她一支漂亮的塑料花,还说这表示他们的爱情之花永远不会枯萎。惊讶之余,不禁想起儿时听外婆也曾对着一束漂亮的塑料花赞叹不已,说它一点不变色,永远新鲜活活的。走在大街上看到有家珠宝店甚至打出了“本店推出永不凋谢的玫瑰——金玫瑰”的横幅。 的确,再美丽的鲜花,生命力再强的鲜花都会枯萎,而塑料花或者金银制造的花却可以永葆鲜艳。但生命力再弱,再不值钱的鲜花都是真花,都真实地绽放过,拥有真实的生命。而再美丽的塑料花,再值钱的金花也都只是一朵假花。 我们的感情其实也是这样,虽然“爱”是一个长久的承诺,但并不表示它是一劳永逸的,它象鲜花一样,也是脆弱的,也是需要精心呵护和浇灌的。 不要期待爱情象那瓶中美丽的塑料花或者那金贵的金花银花一样永葆鲜艳,而要象对待鲜花那样精心地培育和浇灌爱情的花朵(特别是在走入婚姻之后)使它的生命力更强,它的美丽能够绽放更久…… 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岁月是最无情的,我们都不可能象那瓶中的或者盒子里的假花那样永葆青春,但我们的人生是真实的,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我们对待生命也要像对待鲜花那样好好珍惜,精心呵护,真诚关爱,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久更美丽……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一 行走,是最能证明生命是否存在的理由。我常常这样想。 不论前一天睡得多么晚,每天早上五点左右,天还没亮,我都会按时起床,迈出这一天的第一步。其实,每一天你都不会是第一个起来,每天都会有比你起得更早的人。正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一些上早自习的学生,匆匆地骑着自己车,疯了似的与我擦身而过。每次这样,都会使自己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和学生生活,并在大脑的表层激动一下。 在这个新建的广场,总会依稀看到比自己来的更早的人,围着环形跑道,缓缓行走,或者慢跑,或者在运动器械旁边做着各种健身动作。 人越来越多,路边的广播里开始预报节目,当地的新闻,和六点三十分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东方由黑变白,由白转红,天渐渐地亮了。此时,汗水往往是湿透衣衫的,说不出的畅快淋漓。 返回时,道路两边多了许多早点摊儿,豆腐脑、糊辣汤、豆汁、火烧、油条、烧饼……不论天冷天热,总是不变的味道。三三两两的人,蹲坐在不干不净的桌凳前吃得有滋有味儿。 有时,我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 十一月,因病住院。因怕受风,怕着凉,早上的跑步就只好取消。此病不大碍,但我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将来的生命里,还有会多少大大小小的不幸,降临到我的身上。 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的脚步不能再行走,我就让日升日落陪伴着,眼前放上一本厚厚的书,让目光行走在字里行间,和文字背后的景致。直到,直到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就那么坐在椅子或沙发里,慢慢地想,让自己的血液在大脑里一点点行走,直到走不动为止……二 在住院的二十多天里。每天都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看着液体一滴滴流入自己的身体。常常会看得出神,想着那些液体流经之处,会与自己的机体发生怎样的反应。 邻床是位脑出血的农村老人,病看上去并不是很严重,也许是发现和治疗的得及时吧。但他的生活基本上是靠儿子华和儿媳红服侍。看得出华和红是一对婚后不久的小两口儿,说笑之间常带着羞涩。老人与儿媳之间也时常会开几句玩笑,其乐融融,很幸福。 在每天的输液过程中,难免要去一两次卫生间的。每次都是华,他身躯并不高大,却总是主动跑到我的床前,摘下输液袋,并高高地举起,和我一起行走于病房与卫生间之间。华是个细心的人,并时时显出庄稼人的质朴与憨实。 我敢说,在我的生命里,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一个与自己并不熟知的人,却多次与你一起往返于同一条路线的情况并不多。 我的病并不重,但我还是记下了一些文字。一个人往往是在自己患了病之后,才会有对生命产生最为深切的感悟。而我似乎并没有从这此次病中彻悟出什么来。 文友安我辰在网上跟我的文章说:“患病的人是最接近于神的人!”应该说,她的话很富于哲理。可是神在哪里,我无从得知。我体会更多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依偎……三 一些人逝去了,永远不再回来,也永远地存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老家的一位嫂子,正在当街与村人聊着天呢,说不行就不行了,一下子就倒在地上,连呻吟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医生说,是大脑神经受到突然的挤压,致使呼吸系统骤然停止。 心肺复苏一直进行着,明明是无效地劳作,但仍没有马上停下,寄希望于一丝一毫。 小女儿从几百里之外的青岛赶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化作了一缕烟尘。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有了自己身下的儿女。在她的身后只留下一个自己的丈夫——一个手脚肌肉都严重萎缩,没有人照顾就不能自理的人,以及一位八十多岁的婆婆。而自己,却只有五十三岁。五十三岁成了家人记忆的永远。 我从东北回来那年,她刚刚嫁给哥哥一年多吧,身边只有一个女儿。还记得,她与自己开得那些玩笑,朴素得可以从笑容里掉下土来的那种玩笑。有时笑话开得过了,她就只会说,叫你哥哥来揍你啦!像是生气的话,却从来没见她真的与谁生过气。 奶奶说:这是怎么啦,怎么净死有用的!奶奶已经八十多岁,身体硬朗。她的言下之意,不明自知。这样的话语却又不断地向我们提醒着什么。 在我住院地时日里,就时常会从走廊里传来失去亲人的痛哭声。 死亡也是一种行走,走了就不再回来。这种行走,是一种让人无法接受的冷酷。而人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这种冷酷与现实。 一个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却时时牵动着自己某根神经的人走了。在2005,在以后,在我们的身边,与生命有关的事情会经常地发生。如此这样的消息会经常冲击着我们的耳膜,我们将如何面对?四 和2004一样,每天仍然要抽出一些时间,将自己交给电脑,交给网络。就如妻子对我常说的那句话,你难道要和电脑过一辈子吗?面对这样的一次次质问,我常常表现出少有的沉默。 许多愧疚留在了这一年。也许是松散的习性吧,许多重要的日子,被自己丢在了脑后。当有人提醒时,只能使劲地拍打自己的脑门,但已经于事无补。无疑,这是对一些人的伤害。 有些形式的东西,还是必要的。比如生日上的祝福,比如轻轻地一次拥抱,比如家人归来时的一声问候。然而,我没有做到。总是在事情过后,才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思索之中。然后,仍旧故我。是恶习难改么?还是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2005,我写下了《鸟巢和鸟》的散文,算是最好的回答。不知道那算不算我最满意的文字,但却是我最真诚的表露。沉默不等于不回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表达方式。 我更清楚,我要努力抽出时间来,为这个家,为她,为孩子做些什么。五 曾在一位朋友的文章后面,跟了这样一个贴子:“写给一个人的文字是最美的!”这是不是真理,另当别论。但我敢说,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写给一个人的文字。曾经为一个人写过一些东西,至今读来仍会时时被文字中的情绪所感染…… 而2005,我没能做到,没能为一个人写点什么。这似乎是我的一个缺失。然而,就是这一年,一个人走近了我,成为我生命之书中不可抹去的一页。时不时地使自己深陷其中,自己拷问自己,然而没有答案。 一片片红叶,夹在厚厚的书信之中,承载了更多的寄托与凝视。把红叶当作书签,每天翻阅,拿起叶柄,在手指与手指之间轻轻地捻动,可以感到远方的脉络在动。 一叶在眼前,铺展成一片红色,血的颜色。常常会让自己沉浸于那片红色的梦中。 是夏天的夜风让我醉了,还是酒精的作用?身后大片大片的水,并没有让我更加清醒。远处的灯火和天空的月光,折在水面,仿佛自己就坐在船上,轻轻地荡着。一个女人,也许是梦中的一个女人吧,为自己划着那叶小舟。就那么沉醉于一片景色之中,连一句话也没有,或者说了什么,都已经不记得了,消失在2005的日历之中。 静静地走在街上,夜空高悬一轮明月。路边的咖啡屋时常会飘出淡淡地苦香,和那首庞龙的《两只蝴蝶》: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能和你一起枯萎也无悔……想想,已是不再可能。一起枯萎都不可能,这有多么可悲。 也许未来的许多时光,就是在回想中度过。因为过往的时光是最真实的,这是唯一值得庆幸的!现在正在变幻,未来仍未可知,只有过去的才最可信,就不如对过去倍加珍藏。 梦想着,有那样一次次奔跑,不在乎千里万里,或者近在眼前。然而,经过时间的沉寂,经过灵魂的独白,在一次次情感的回眸中,如今,更多了几分宁静与思考。六 八月,当地的一些文友,相聚东阿,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鱼山笔会。我写了个《八月鱼山》,算是为那次笔会所作的一个记录。一些新朋友加入了我们的网络,在同一个池塘畅游。“会饮园”中,相聚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些撂下多年的朋友,又重新拾起了笔,写就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文字。 一直困惑着,对于一种称谓。是文友?还是网友?这样的称呼都似乎太轻太轻。中国语言是丰富的,却不能找到一个涵盖这种关系的词汇。真想再造一个词,用以表述这种既是文友,又是朋友,又是网友,又是知己的多重关系,甚至于有的还是师长,同学,老乡。 在这里生活,是自由的,是舒畅的。就我而言,只有感激,感激这些生活在网上和网下的人。 说到网下,想起牧文。本来要写一个《十一月,在高密》的,终因一些杂事未能挥就。就在这里作一个短短的记录吧。 去高密,是应邀参加长诗《华夏龙魂》第三部创作研讨会的。朋友牧文,近两年出版了三部长篇神话叙事诗。他的诗将中国杂乱无章的神话进行重新整理,以诗的形式展现于人世,填补了中国诗界无神话叙事长诗的空白。其诗大气浑厚,在诗界颇有影响。 牧文年轻我好几岁,而他的成就与创作精神,却时时鼓励着我。 研讨会上,与《诗刊》的蓝野再次见面,并认识了《诗潮》的李秀珊大姐,和《财经时报》的于贞志兄。蓝野曾于去年来过东阿,写下了一首《去东阿看曹植》的诗。蓝野是一个乐于奔波的人,更是一个活得潇洒如诗的人。大口喝酒,大声唱歌是他的一派作风。声嘶力竭的“喊唱”,能气贯长虹,却不在乎能赢得多少掌声。 其实,蓝野兄的生活状态,是我一直所追求的。然而,我却又无法达到他那种舒张有度的境界。七 最近回老家时,与九爷聊了起来。快八十岁的人了,得直肠癌手术几年来,身体一直很好。每天夹着鞭子,放着几只羊,行走在田间地头,甚至会走出村子三五里远的地方。谈笑间显出几分豁达与风趣。我说,九爷啊,您的毛笔字是村里出了名的,还写不写了啊?他说,不写了,不写了。我说,怎么能不写呢?可不能放下啊,行草隶篆是一种超然的享受啊,而且,练书法对身体也有好处啊! 我答应九爷,不几日为他选几枝毛笔送回去,再给他拿去一些旧报纸。心想,以后再回老家,和九爷就多了一些聊天的话题。 下班的时候,看到无偿献血车停在门口。想想自己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献血了,就不自觉地走了过去。输血员问,是初次献血吗?我说不是,已经多次了。她开始在一个笔记本电脑里搜索我的资料:一共八次,O型血!十几分钟,400CC鲜血就从身体里涌了出来。 我无意标榜自己,献血本来就是自愿的事情。看着输血员手里沉甸甸的血袋,心里释然。也许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正是因了你的血,才一步步行走于土地之上呢。 临走,得到一个精美的不锈钢保温杯,作为纪念。自己的血,将在别人的身体里行走,我被自己感动着。回到家里,我用它为自己冲了一杯浓浓的红糖水……八 人们总是习惯寄希望于未来。 从2005走过,仍然要继续走下去。从2005走过的人,不只我一个。而且,许多人和我一样,还将一路走下去。这是一条无形的路,一条不得不走的生命之路。 在文章快要结束的时候,朋友林泉打来电话,聊了一些文字上的事情。得知我在写着《行走2005》,高兴地鼓励我说,去年一个《温暖2004》,今年又一个《行走2005》,不错啊!今年是你的一个里程碑,加入省作协了,一定要好好走下去啊! 谁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怎样的,但我们不怕拥挤,不怕泥泞。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只有我们用自己的脚一步步地行走…… 一时想起魏友太先生的一首诗——《行走》,就抄录于此,作为此文的结尾吧: ……没有任何冲撞/马的蹄音如一片树叶/从手掌飘荡//仍然保持原初的姿势/看不出优美/却觉得轻松/眨眼之间/走出百米千米//想起庄子的话/让刀行走在骨与骨中间/很小的缝隙/却很宽敞/这叫游刃有余。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清晨,人云亦云的我,静静站立后院桥畔,盯着留有明代榜眼杨升庵脚迹的原清源桥,碧水飘荡饮马河,涓涓流动涌奔沱!石砌桥栏龙拱卫,凌飞冲天啸虎肃,在依傍的社坊牌楼,一个醒手段赤色化妆粽香展销棚,摆放着各色花花绿绿、目不暇接粽子、京彩、盐蛋之类,被一大众们积极收购。本人情结被这一幕,刹时遭到熏染,遽然沿眼眸与中脑,悄声默诵起苏轼《浣溪沙》诗句,将行将到来的端午节令歌颂,以及已经逝去的点滴旧事,连接川流不息,濡墨笺落